我不是詩人,無法用華麗的辭藻修飾我的生活;我不是學者,無法用深邃的眼睛洞悉我的價值;我不是畫家,無法用絢爛的色彩描繪我的未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地質遙感人,擁有一個“越過荊棘,看出暖花開”的夢想。
2010年9月第一次邁進地大校門,學長指著“地質工作者”塑像告訴我,我們是“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地大人;2011年3月第一堂專業課上,老師打開一幅遙感影像告訴我們,我們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遙感人;2014年7月簽完三方協議,看著墻上的地質精神標語默默告訴自己,以后我將是傳承“三光榮”、“四特別”的地質人。
“晉東能源基地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是我進入遙感信息中心接觸的第一個項目,伴隨著項目推進,我漸漸明白教學實習和實際工作的差距。看到項目組的前輩們把每一個點、每一條線、每一個區的參數設置都那么的精確得當,才明白簡單平凡中的精妙。從他們對于每項工作那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我慢慢品出“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中“獻身”二字的份量,這是一種態度、一份責任、一樣追求。三個月的室內工作我收獲了太多太多……
2014年11月5日帶著三個專題、十二個要素類、上千個解譯圖斑,懷著復雜的心情一路南下,我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野外工作。當我背著相機、手持GPS、抱著野外記錄本踏上工作區的那一刻感覺沉甸甸的,第一天跑了300多公里,定了32個驗證點,驗證了89個解譯圖斑,晚上整理野外記錄到凌晨,關上電腦的那一刻,對于“以艱苦奮斗為榮”我開始有了切身體會。接下來的野外工作讓我對于艱苦背后的那份甜蜜感到愈漸真實、枯燥背后的那份充實看得愈漸明晰、獻身地質事業的決心變得愈加堅定。
遙感技術被稱為社會生產的“千里眼”。年我有幸涉獵了一點遙感找礦的項目,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疆域上留下了一輩輩地質工作者辛勞的探尋足跡。當我看著一幅多光譜影像在經過預處理、掩膜各類干擾要素、分析光譜信息設定合理的閾值、提取異常信息、結合多源數據初步劃定靶區時,我體會到精準的室內信息提取對于野外地質工作者意味著什么,對于高效、精確找礦又意味著什么。此時那些花花綠綠的異常信息顯得那么可愛動人,這一刻我深深地感覺到“以找礦立功為榮”這句話壓在我們地質遙感人肩頭的份量。
是地質人用青春和汗水開拓得第一手數據,用智慧和信念描繪地下宮殿探尋埋藏億萬年的富饒礦藏,用一代代青絲換白發書寫地球的滄海桑田。對于我這樣的后輩,在不斷成長的路上難免遇到荊棘,相信有“三光榮”、“四特別”的指引與攙扶,我一定可以越過荊棘,看到地質事業春暖花開。
遙感信息中心 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