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山東省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全體地質工作者的回信中指出:“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重申:“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氣、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力度。”
近年來,我國能源資源供需環境和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圍繞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推動礦產資源高效利用、促進礦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集思廣益,積極建言獻策。
2011年,我國啟動10年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通過推進實施地質找礦運行新機制,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形成了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接續區。2023年,圍繞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全面啟動。
如何加快推進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切實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從緊缺性礦產資源入手給出了建議。彭壽建議,應制定完善緊缺性礦產資源規劃體系,強化頂層設計,聚焦高純石英、鋰等當前緊缺性礦產資源,加速開展地質勘查。同時,實施找礦突破戰略專項行動,打造資源戰略接續區,并在生產力布局、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配置及相關產業政策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實現礦產資源的增儲上產。
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焦煤集團黨委書記趙建澤將關注點放在稀缺資源保障能力方面。“煉焦煤是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稀缺資源,加快建設煉焦煤現代化產業體系,把鋼鐵‘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對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深遠。”趙建澤說。對此,他建議制定煉焦煤重點礦區保護性開發利用規劃,嚴格控制開采數量、規模等,特別是對焦煤、肥煤等稀缺資源實施定點、定量保護性開采,防止過度開采。同時,構建戰略儲備體系,完善以產地儲備為基礎、產能儲備為鏈接、產品儲備為補充、市場調節、有機統一的煉焦煤資源儲備體系。
煤炭作為我國的主體能源,對國家能源安全起著重要的兜底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呼吁,進一步夯實煤炭主體能源根基。武強提出:“要站在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高度,盡快出臺和完善相關制度,提高煤炭資源支撐保障能力。”
大型煤炭礦區是我國煤炭供應保障的核心支撐。近年來,受煤炭市場需求拉動、礦區高強度開發、煤炭產量大幅增加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型煤炭礦區可采資源量減少、服務年限縮短。“要科學確定大型煤炭礦區戰略定位,加大煤炭資源勘查和資源評價工作力度,大力開展煤炭詳查和精查,增加后備煤炭資源儲量。”武強建議,在控制產能總量的前提下優化煤炭生產結構,規劃建設新的大型煤炭礦區,推動大型現代化煤礦項目建設,加快核準建設安全高效煤礦、綠色化煤礦、智能化煤礦、大型現代化露天煤礦等,增強大型煤炭礦區穩產增產的潛力。
“當前我國能源發展正處于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新階段,油氣資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及未來較長時間需要筑牢的能源安全底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提出,挖掘國內油氣資源增產增供潛力,有效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
王焰新建議,湖北省作為我國除四川盆地之外頁巖氣資源較為富集的地區,應加大鄂西頁巖氣公益性勘查力度,加快推進恩施—宜昌—荊門重點勘查區頁巖氣地質調查和有利區詳查精查,摸清資源儲量,明確資源分布重點區域,增加探明資源量,實現鄂西頁巖氣找礦新突破。
“在推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國內找礦行動背景下,加快建立礦產勘查長效機制、建設資源風險勘查資本市場顯得尤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集團總經理丁士啟表示。
據悉,在礦業投資各環節中,礦產勘查是耗費時間最長、風險最高的階段。為此,丁士啟建議搭建風險勘查項目資金的籌集及流轉渠道,利用好國內外資金、技術,讓社會資本在礦產勘查的人、財、物等資源配置中進一步發揮作用,加快我國重要能源和礦產資源增儲上產。“建立切實可行的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平臺,通過新建礦業等資源交易市場,或在現有資產交易市場中設立獨立業務板塊,專業進行礦業等資源交易全流程業務活動。同時,建立風險勘查市場誠信約束體系,通過實施項目勘查終身負責制度,并制定相應追究條例,對弄虛作假的勘查單位、個人經審定后追究相應責任。”丁士啟說。
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是保障礦產資源安全的重要一環。
近年來,圍繞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原副校長姜耀東開展了深入調研。“當前,煤制氫、煤基新材料、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煤炭與太陽能、風電等新能源組合發展取得新進展。”姜耀東認為,受露天礦開采比重增加、煤矸石排放處理代價高等多種因素影響,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現狀依然存在一些挑戰和問題。
姜耀東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逐步解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面臨的問題,加大對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明確現代煤化工作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儲備和技術儲備的定位,將煤基特種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高端煤化工項目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鼓勵和支持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健康和創新發展。
“合理高效利用我國富油煤資源,開展陜西榆林、新疆哈密的富油煤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和規模綜合評價,研究編制富油煤開發利用規劃,提升富油煤利用效率。”姜耀東提出,開展科技攻關,優化科技創新平臺,加強煤基新材料等領域前沿引領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項目研發。
如何在充分釋放礦產資源經濟價值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實現綠色發展?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民革貴州省委副主委陳前林思考最多的課題。他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地方存在精深加工程度不夠、產業鏈條較短等問題,部分化工企業在對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對最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上還比較滯后。
今年全國兩會上,陳前林提交了關于多措并舉強化大宗工業固廢治理的提案。“要實施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化工程,開展我國礦產資源的高效選礦技術開發與應用,礦產企業需對礦石進行高效選礦,精礦才能對外銷售,以最大限度減少資源浪費和礦產資源加工過程中的消耗,從源頭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陳前林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和完善我國尾礦、廢渣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排放標準,并對生產企業排放的固廢污染物含量進行監控,加強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技術開發和標準體系建設。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我國鐵礦石目前主要依賴進口資源,對外依存度長期在80%左右。”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說。為此,他建議加大對國產礦扶持,積極開發權益礦,支持廢鋼產業發展。推進廢鋼資源回收,加快廢鋼資源循環利用,穩步推出再生鋼鐵原料期貨,通過期貨標準化、規范化發展,促進現貨流通體系的完善,多維度提升國內鐵元素自給率。
老礦區轉型發展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弱項,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
“煤炭老礦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重要的能源基地。”武強說,近年來,在吉林、江西、四川、重慶、遼寧、貴州等省份,隨著煤炭資源的逐步枯竭和煤礦的加快退出,老礦區發展面臨著新的困難和問題。
武強建議,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資源城市轉型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制定煤炭老礦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政策措施,建立煤炭老礦區振興發展基金。同時,制定支持煤炭老礦區轉型發展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在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老礦區企業激活發展潛能。
“要加大對老礦區、老煤炭企業的資源配置力度,支持有條件的優勢企業與老礦區、老煤炭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新建重大項目、新興項目向老煤炭企業傾斜,推動煤炭上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新能源產業。”武強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龍煤集團七臺河礦業公司龍湖煤礦東一采區701采煤隊班長楊會軍十分關注礦區的高質量發展,他同樣呼吁要加大對老礦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時,還要加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持續豐富創新平臺,鼓勵科研院校、裝備制造廠家和企業深度對接,加大對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力度。”楊會軍說。
過去一年里,全國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團常村煤礦設備科副科長張世麗利用更多的時間,與礦井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加快推進煤炭資源智能綠色開發,帶動整個煤炭行業發掘其潛在的經濟影響和價值創造,是實現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也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舉措。”
張世麗建議,在中西部資源富集區設立智能綠色礦業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級綜合試驗區、智能綠色開發技術試驗中心與實踐基地,建設國家級智能綠色示范礦井、智慧礦區,高質量開發利用中西部礦產資源,將中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引領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
“此外,還要建設打造一批支撐試驗區建設的智慧礦山、礦區生態環境修復、井下空間利用等示范基地,促進大型露天礦開發與生態治理并舉,以開發促生態改善。同時,推進礦產開發與廢棄閉坑礦井資源開發利用,推動智慧礦山建設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打造國家級智能綠色礦業樣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運行、科學綠色開發的新型礦業產業生態。”張世麗說。